世界衛生組織今年初將電玩成癮正式列為精神疾病。醫師表示,成癮很少源於單一原因,甚至常共病一些精神疾病,還有針對全台灣中小學生的調查研究指出,電玩成癮者易有憂鬱、被迫害意念等問活動假牙題出現。
現今通訊系統普及,電玩使用率高,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年初在新發布的「國際疾病分類(ICD-11)」當中,加入電玩成癮(gaming disorder),使電玩成癮正式列為精神疾病。這顯示電玩成癮造成的問題已超乎想像,需正視其嚴重性。
衛福部南投醫院身心科陳恆生表示,當出現無法控制的打電玩,並且嚴重影響家庭、工作及生活作息,這可能就罹患了電玩成癮症,但這相關行為需要持續至少12個月才能確診。
陳恆生說,所謂的成癮,乃行為已知可能造成不良後果的情形下,仍然被持續重複,為一種重複性的強迫行為。該行為可能最初為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造成,但這些行為也可以反過來造成神經功能受損,而進一步惡性循環。
陳恆生指出,成癮又可粗略分成物質或行為成癮。以往社會所關注且需醫療積極介入的通常是指物質成癮,例如吸毒、酗酒,酒癮與毒癮容易造成生理疾病或家庭負擔。而行為方面的成癮,如賭癮、網癮等,雖然和物質無關,但容易忽略其所造成的影響,甚至民眾也尚未有足夠的認知,未即時就醫因而錯過治療的時機。
牙周病是因黏附在牙齒表面上的牙菌斑細菌產生毒素引發牙肉發炎並進而造成支持組織破壞的疾病。早期牙肉會變紅、變腫,容易流血,稱為牙齦炎,此時牙周還可因刷牙及使用牙線而恢復健康。等到嚴重的牙周炎發生時,牙肉及骨頭可能已受到嚴重的傷害,牙齒可能鬆動、脫落或必須拔牙。事實上,四分之三以上的成人口內有不等程度的牙周疾病。早期牙周病常常是無痛的,所以定期檢查並時常注意自己是否有牙周病的跡象是很重要的。假如你警覺到自己有以下癥兆時,你應該考慮請牙醫師檢查一下自己是否已患有牙周病。刷牙時牙齦流血。牙肉紅、腫、痛。牙肉萎縮。持續口臭。牙齦化膿。牙齒鬆動。咬合改變。活動假牙不密合。
陳恆生提到,成癮很少源於單一原因,甚至常共病一些精神疾病,如強迫症、社交焦慮症、憂鬱症、酒精依賴、精神分裂症、適應障礙、衝動控制疾患、人格障礙症、注意力缺陷及過動疾患等。因此醫師提醒在關注成癮的同時,也務必檢視是否有上述的共病。
在2016年有一針對全台灣中小學生的研究顯示,電玩成癮的人易有憂鬱、人際問題、過度敏感、被迫害意念及敵意的增加等5大牙周病治療問題。另一項韓國的研究則顯示,這些電玩成癮青少年的額葉邊緣系統,會產生類似精神疾病的障礙。陳恆生醫師表示成癮越嚴重,認知和行為控制能力越差。提醒家中孩童如有電玩成癮現象,家長及學校一定要盡早察覺和介入,並向專業醫師求助,否則恐對身心發展造成不良的影響。
牙肉美容又分為牙齦覆蓋術、牙齦增厚術、牙冠增手術等,牙肉美容除了修復牙周病問題,也可以修復因其他疾病而導致的牙齦問題,甚至也有單純為了美觀而進行這項手術的,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牙周病治療方式牙肉美容,若牙齦及牙齒問題太嚴重,則須由醫師評估是否適合,以下為三種牙齦微整形的介紹:1.牙齦覆蓋術:由於牙周疾病或外傷破壞而致使的牙齦萎縮,會造成病患牙冠過長的美觀問題(牙齦上方露出的白色牙齒過多)以及不易維護口腔健康的問題,經醫師評估後可進行牙齦覆蓋手術,在局部麻醉下,自自體上顎取一小塊多餘的軟組織覆蓋住過長的牙根並縫合後完成。
2.牙齦增厚術:因為牙周疾病破壞或是先天牙齦過薄,會導致牙齦繼續萎縮或刷牙不適等問題,經醫師評估後可進行牙齦增厚手術,在局部麻醉下,自字體上顎取一小塊軟組織墊在皮瓣下增加牙齦厚度,並縫合後完成。
3.牙冠增長術:有些人可能因天生的生長異常、牙齦過厚或有嚴重蛀牙的關係導致牙冠過短(牙齦上方露出的白色牙齒偏少),而牙冠過短可能會導致清潔牙齒不易或是無法製作假牙,加速牙周病細菌累積復發以及美觀上的問題,為了避免以上問題,須進行牙冠增長手術,將多餘的牙齦以水雷射切除,除了能恢復正常牙齒美觀也能預防牙周病再次復發。